close

◎導論

目的  介紹研究的基
         進行相關議題的討論
         幫助學生熟悉研究中最重要的工具和術語
         對專業用語有所了解

要著手一個研究的進行,需要一些預先想到的想法(idea)、概念(notion)和構想(hunch)。缺少了這些想法與構念,就無法在一開始時,成立一個研究問題或計畫,甚至推動整個研究的進行。

在研究中令人驚訝又常見的狀態:很多學生在還不了解自己到底該做些甚麼時,就把自己丟進論文中了。

 

第一章    研究的本質

1.1     本章學習的目標 introduction

了解研究中所使用的語言和術語及了解原因
甚麼是研究的本質
說明學士、碩士、博士研究性質的差異
選擇系所的參考建議
如何管理寶貴的時間

         (p22-24

 

1.2     為什麼熟悉「研究的語言」如此重要?〝languageof research

在人文科學中,每個學科領域都有不同的論述,在這眾多論述之中,唯一共同點就是研究的基本語言。當對一般研究中所使用的參照標準不夠了解,甚至一無所知時,就可能寫出一篇籠統、缺乏精確性的論文。故進行研究前,須非常熟悉研究的工具術語,及其代表意義

特殊的詞彙常被認為含糊難懂的原因,乃在於用來解釋它們的那些語言不夠清晰明確,讓人愈讀愈感到困惑,因此知道該如何的來運用工具和術語,對於許多學術工作,特別是研究所階段可能出現的謎團,就會開始消失。

所以在研究中,特定的工具都有其特定的目的。任何人若想正確地使用,就必須先了解它們的涵義、用途,以及使用方式與時機。一但缺乏了對社會科學研究語彙的認知,將導致學生在詞彙與措詞上的誤用、濫用和誤解,也可能引起對研究所依據的假設混淆。

           (p25.26

 

1.3     研究的本質是什麼? The nature of research

研究報告的一般性元素

1)對問題清楚的陳述
2)
明確的研究問題研究假設
3)研究中所使用的方法
4)
資料的描述
5)相關問題的因應與結果分析說明

甚麼是研究?

大學、碩士或博士各階段研究的共同點:
1)
有一個必須探討的問題或待解決的困擾
2)
需要利用特定的研究方法,過濾許多不同的數據資料來回答問題
3)
需要一個能夠回答研究問題的方法論
4)
需要思考個人研究對該領域將有何貢獻

博士論文最明顯的獨特性,在於它強調博士班階段時,除研究的訓練課程外,及少有教學的課程。博士班學生必須要有高度的自律,以應付微少的指導與結構化的課程或工作。
自律是每一種研究的必備條件,對有意繼續進修碩士甚至博士的人而言,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更是刻不容緩的工作。

p27.28

 

1.4     要培養甚麼樣的能力?the nature of the doctoral process

毅力、全神貫注、追根究底、包容的心、接受批評與意見、傾聽他人及向他人學習的精神是重要的。

學習的重點在哪裡?
從學習過程中,不斷接觸新訊息,並且從討論和辯論的過程當中,重新評估修正個人一直深信不疑的想法。

要培養什麼樣的學術能力?
1)
探究理論和概念的根源
2)
研究如何應用理論,將現實與理論結合
3)學習如何於有限的時間之內,在大量的資料中辨識出自己所需要的資料,並且加以組織培養個人的特質,如敏感度、求知的精神、積極主動或是自律的能力,是攻讀博士學位的人所不可或缺的條件。

p29

 

1.5     為什麼要讀博士?why do a PHD

身為一名研究者,應該致力於為既有的知識增加更多的新知,應該避免在一堆已經高聳如山的專題論文中錦上添花。

研究的重點不該只是對事件的評論加以分析,而是對事件本身加以闡釋,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第二手資料(其他人對議題的看法)和第三手資料(因議題而衍生的議題),運用它們來為自己的研究定位,並引導研究的進行,建立研究結果,但其最終的目的-還是以重要或新的資料,新的闡釋來補充上述資料。

p30.31

 

1.6     如何選擇適當的研究所?the right place to study

1)      考慮系所特色
思考「學校所提供的」與「你想獲得的」兩者間的契合度,以及考慮其它因素。不然研究將受到種種的限制,無法得到所需要的指導,沒有適當的討論機會,將影響個人的研究進度。

 

2)      考慮指導教授
不要因為某個國際知名的學者影響自己對研究所的選擇。知名學者通常都是忙碌的研究生也多,這將導致很難找到時間與其討論,進而影響了個人研究進度。對研究生來說,指導老師的建議是個人發展中極重要的部分。

 

3)      與教授的危險關係
進行的研究將是教授個人的研究計畫
沒有辦法發揮原創精神(教授已經想到或做)
自己的判斷缺乏自信,過度依賴教授,特別是其專業知識。
不論計畫研讀哪一種學位,都需要一個非常清楚碩士與博士課程內容,而且對於我們的研究領域有興趣同時也了解我們對成功完成學業的渴望。
針對研究式課程,最理想的狀況就是尋求聯合指導。
p32.33

 

1.7     如何做好時間管理?matters of time

 

1)      盡早開始進行
良好的時間管理,在研究中尤其顯得重要。
蒐集相關資料與研究數據,這些準備工作所花的時間,將超過撰寫報告的時間:故愈慢進行論文報告,到了最後只能匆促趕工,所以應該要盡早規劃自己的時間,並盡早進行寫論文所要的準備工作。。

 

2)      良好的生活
作息
避免熬夜讀書寫作,充足的睡眠與固定的寫作時間,可帶來更高的工作效率。
保留課業以外的活動時間,埋首課業不休息將導致一連串的問題。
每個人都必須讓自己的生活維持一定的平衡,讓自己有機會從學習中喘口氣,這樣才有機會找回乍現的靈感,並檢視自己已寫下的東西。

 

3)      避免過度的完美主義
過度完美主義的性格,將會造成監管理上的失控;在某些狀況下,要求完美是好的,但在嚴格的時間限制下,它卻可能成為阻礙學習與發展的絆腳石。

 

4)      全心全力的投入
研究所的課業尤其需要長時間持續的專注與全神貫注,而學生在開始學習前,也應該問問自己:我是否真的願意投入這樣的心力與付出?

p34

 

1.8    先弄清楚論文的遊戲規則!familiarize yourself

如何使研究過程變得更愉悅,更有效率並充滿幹勁地工作:
1)
學習評估個人計畫的可行性
2)
了解大學專題報告或碩博士論文的組織結構
在此作者要強調的是,如果不知道自己所努力的目標需要哪些要件,那麼將無法擬定完整的計畫,故必須在開始進行任何工作前,先了解自己即將面對的是甚麼。
p35.36

1.9     研究的基本組成要素 components of research
1)序論
2)
文獻探討
3)
研究方法或方法論
4)
個案研究或實證部份
5)
評估分析
6)
結論
7)附錄與參考文獻

藉由參考過去系所內學長姐的論文,可以學到一些事情:
1)了解一般的論文長度、字型、字體的大小、註解與參考文獻的編排和字數及版面設定等問題
?
2) 相關領域中,實證數據與文獻探討的比率如何
?
3) 相關理論的途徑又有哪些?

在撰寫之前務必確認好上述問題。讓自己熟悉所有即將面對的工作內容與步驟,一旦對自己的目標有初步的了解,那麼就可以破除不必要的迷思與焦慮,也可以開始在心裡畫好研究邏輯的藍圖。

         (p37

1.10   重點摘要與延伸閱讀 summary and reading
1)大學專題報告與碩士論文、博士論文的性質極差異。
2)
學習研究專用「語言」的必要性,了解學習這些用語的原因。
3)
考量自己打算進修的學位。
4)
審慎考量適當的系所,包括經濟上的限制。
5)
培養固定的工作模式,以達到最佳成效。
6)
盡快讓自己了解該系所對論文或研究報告的規定,已確定自己必須完成的工作(參考該學位所提供的範例)。
p33

就正面的意義看來,研究是一種逐步累積知識的過程,其伴隨而來的成就感、自信及研討會上專業報告發表的榮耀,讓整個研究所的學習過程更愉悅。

資料來源:

 TOP 研究的必修課:學術基礎研究理論 = The Foundations of Research / Jonathan Grixl著;林育珊譯.—初版〔臺北市〕:寂天文化,2008.12

以上內容為上課學習用,如有侵權歡迎來信告知,將即刻刪除,謝謝!

◎說明

重點摘錄及導讀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研究 論文 研究的必修課
    全站熱搜

    suy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